笑笑羊是什麼品種?為什麼看起來像在笑?
笑笑羊不是一個正式的品種名稱,而是富田農場對園內某幾隻表情特殊、性格溫順的綿羊的暱稱。這些綿羊臉部線條自然上揚,眼神呆萌,看起來就像在微笑,因此被命名為「笑笑羊」。

實際上,這些綿羊多半屬於溫帶地區常見的羅姆尼羊(Romney)或多賽特羊(Dorset),牠們的特徵包括:
表情柔和,毛蓬鬆,耳朵微垂
性情溫和,容易接近,適合兒童互動
喜歡成群活動,對聲音與觸覺反應溫馴
孩子第一次見到牠們時常會說:「牠好像在笑耶!」這種天生外型的特質,也剛好成為進行「動物觀察學習」的起點。
桃園旅遊 |孩子怎麼透過觀察學會了解動物行為?
在富田農場的動物互動教案中,「觀察」永遠排在餵食之前。我們相信,要成為一位有責任的動物朋友,首先要做的是學會「看懂牠們的表情與行為」。
針對笑笑羊,我們設計了一套「觀察任務卡」,孩子會在活動開始前拿到一張圖文並茂的卡片,上面列出幾個行為觀察任務:
任務一:牠什麼時候搖尾巴?
觀察笑笑羊在吃草、被摸或看到其他羊靠近時是否會搖尾巴,理解動物的情緒與社交反應。
任務二:牠最喜歡站在哪裡?
請孩子注意笑笑羊是喜歡靠近牆邊、遮蔭區還是站在同伴旁邊?從中推測牠的安全感來源。
任務三:牠發出聲音的時候是什麼狀況?
透過觀察羊咩咩叫的頻率與情境(例如看到飼料桶、或是有人接近),學會連結動物的叫聲與需求。
任務四:牠會不會來靠近你?
孩子可以記錄:我有伸出手嗎?我有說話嗎?我站多近?透過這樣的自我回顧,反思「我的行為會怎麼影響動物」。
這些任務不只是遊戲,而是讓孩子實際參與一場入門版的「動物行為研究」,也讓家長在旁陪伴觀察,促進親子共學。
桃園旅遊 |富田農場的笑笑羊互動區怎麼設計?讓觀察與餵食都更有意義
富田農場的笑笑羊互動區採用半開放式圍欄設計,讓動物有選擇靠近與否的自由,也讓孩子在餵食前有觀察的空間與距離。整個場域設計結合了以下幾個學習與體驗重點:
1. 分層互動動線
第一層是「觀察走廊」,孩子可先透過欄杆觀察笑笑羊的行為;第二層是「互動餵食區」,進入後可用農場販售的安全飼料片餵食。
2. 結合五感學習的設計
我們會安排孩子摸摸羊毛、聞聞乾草、聽聽羊叫聲,再觀察牠們吃東西的模樣,這樣的多感體驗,能刺激孩子更深刻記憶。
3. 增設回饋牆與畫畫區
孩子完成觀察任務後,可在「笑笑羊牆」畫下自己觀察到的畫面,或寫下一句話給牠:「謝謝你吃我餵的草~」這讓活動成為一個有溫度的結尾。
這整套設計不只是玩耍,更是一套讓孩子「了解動物、學會尊重、懂得觀察」的課程。對我們而言,餵一口草只是開端,建立情感與認知才是最終目標。

桃園旅遊 |從笑笑羊學到的,不只是動物知識,而是孩子的感受力
最後,我們觀察到一個有趣現象:孩子對笑笑羊的回憶通常不在「牠吃了我餵的飼料」,而是在「我覺得牠在看我」、「牠靠過來我好緊張」、「牠耳朵轉過來的時候好像在聽我說話」。
這些感受,正是孩子情緒覺察與同理心的初步展現。
我們也會在課程結束後與家長對談,幫助他們理解這些互動的教育意義。例如一位媽媽說:「我女兒跟羊互動後回家開始比較願意餵家裡的狗,而且也學會慢慢靠近、說話溫柔了。」
這些小改變,不只在農場,也延伸到家庭生活中,成為一種柔性的生命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