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跳羊是什麼?為什麼這隻羊會成為富田的焦點?
在富田農場,羊隻不是被動等待餵食的動物,而是擁有個性與行為特徵的「學習對象」。其中,一隻因為特別活潑、總是在跳躍的山羊,被大家暱稱為「跳跳羊」,成為孩子們最常提到、最喜歡靠近的明星動物之一。
跳跳羊的真實品種是努比亞矮山羊(Nubian Dwarf Goat),這是一種體型小、性格外向、動作靈活的山羊品種,特別適合用在親子互動與教學活動中。其特徵包括:
體重在20公斤以下,孩子不會感到壓力或害怕
喜歡跳躍、爬高,常被形容像「彈力球」
性格好奇,會主動靠近遊客,卻不具攻擊性
喜歡有規律的活動與陪伴,也會因等待而顯得焦躁
富田農場特別為牠設計專屬欄位與攀爬木架區,並搭配觀察教案與任務卡,讓這隻跳跳羊從單純的可愛動物,變成孩子學習動物行為的活教材。
跳跳羊的生活習性與情緒表達怎麼看得懂?
與狗、貓等寵物不同,山羊的情緒不容易用臉部表情辨識。但跳跳羊因為行為活潑,反而能從動作與聲音中清楚感受到牠的情緒變化。
在富田農場的動物觀察任務中,老師會引導孩子從以下幾個面向學會「讀懂跳跳羊」:
1. 看牠跳幾次,就知道牠有多開心
開心時,跳跳羊會連續小跳、有節奏地原地彈起,這是牠在釋放能量與興奮情緒。孩子可以用計數的方式記錄跳躍頻率,學會建立「行為=情緒」的觀察連結。
2. 牠不跳的時候,可能正在思考
當牠安靜站在一旁,頭微低、耳朵左右擺動,那不是不想理人,而是正在評估環境。這時候孩子若太靠近,可能會讓牠轉身走開;若稍作等待,牠可能會主動靠近。
3. 尾巴晃動與叫聲也有含義
搖尾巴+小聲咩叫,代表牠想互動;若發出低沉長鳴,則可能是想休息或覺得吵雜。這些訊號會被做成「羊語翻譯卡」,讓孩子自己記錄行為與聲音的搭配。
H2|富田農場的跳跳羊互動區怎麼玩?
我們希望每一次動物互動都兼具觀察、學習與親子合作,因此針對跳跳羊設計了「三階段任務區」:
階段一 任務牆:學會看懂羊的行為
入口處有一面觀察牆,張貼跳跳羊的一日行為圖解(如:早上跳得最多、下午常休息、看到小朋友會靠近等),孩子會拿到對應的「行為貼紙」,觀察後貼在圖上,完成對應任務。
階段二 互動遊戲圈:邊餵邊做感官任務
餵食區旁設有三個感官遊戲指標:
嗅覺:牠喜歡吃什麼香味的乾草?
聽覺:我模仿牠叫聲牠會理我嗎?
視覺:跳跳羊最常靠近哪種顏色的衣服?
透過這些小挑戰,孩子可以實驗不同互動方式的效果,了解動物也有選擇與偏好。
階段三 創作與分享區:畫下我和跳跳羊的一天
體驗結束後,孩子可以拿到一張「跳跳羊畫框卡」,畫下最有印象的互動片段,並說出一句話,例如「謝謝你陪我跳」、「下次再來餵你胡蘿蔔」等。這樣的記錄,能強化感受力與表達能力。
從跳跳羊學到什麼?孩子行為觀察與自我覺察的起點
跳跳羊看起來只是活潑,但在教育設計中,我們發現牠可以幫助孩子做出以下幾種學習上的轉變:
1. 從衝動互動變成有策略的觀察者
一開始孩子看到羊就想衝上去摸,活動結束後卻學會等待、觀察、再互動,這種自我調節能力的建立,是未來與人相處的重要基礎。
2. 建立情緒詞彙與同理心
孩子學會用「牠現在在等人來餵」、「牠好像害羞了」這些語句描述動物情緒,也會慢慢將這種同理轉用在人際關係上。
3. 給予動物主體性與尊重
我們強調「動物不是玩具」,跳跳羊不會永遠願意跳給你看。當孩子願意接受「今天牠不跳沒關係」,就代表他開始理解動物也有選擇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