桃園旅遊 |草泥馬是什麼?牠和羊駝一樣嗎?
在富田農場,最受孩子歡迎的動物之一就是毛茸茸、眼神呆萌的「草泥馬」。但你知道嗎?這個名字其實是網路語言,真正的學名叫「羊駝」(Alpaca)。
羊駝原產於南美洲的高地地區,尤其以秘魯、玻利維亞與智利為主要分布地。牠們是駱駝科動物的其中一支,沒有駝峰,體型較小,性格溫順,主要飼養目的是毛料而非勞動用途。草泥馬一詞,最初是因為中文網民翻譯與創意結合所產生的網路文化詞彙,但如今已成為台灣親子農場普遍使用的親切稱呼。
羊駝的特徵如下:
體型約100–180公分高,體重可達60公斤左右
羊毛蓬鬆柔軟,常被用來製作衣物與保暖配件
大眼睛、長睫毛、呆呆的表情讓牠被形容為「治癒系動物」
喜歡群居,會彼此「哼哼」叫來溝通
當生氣或警戒時,可能會「吐口水」防衛自己
所以,下次來富田農場時,如果看到有人說「草泥馬在看我」,你可以溫柔糾正:「牠的正確名字是羊駝喔!」

桃園旅遊 |富田農場的羊駝住在哪裡?生活環境如何照顧?
富田農場內的羊駝群有專屬生活空間,這些空間考慮到羊駝原生的高原環境,因此在台灣潮濕的氣候下特別注重以下幾點:
1. 空氣流通與遮陽設施
羊駝耐寒但怕熱,因此農場搭建通風良好、遮陰充足的木棚,讓牠們在夏季也能有舒適空間。農場也設置自動灑水設備,幫助降溫。
2. 獨立飼料設計與飲水區
飼料以乾草為主,搭配營養飼料與蔬果,並提供充足乾淨的飲水。飼料區設有透明圍欄,方便遊客觀看卻避免餵食不當。
3. 定期修剪與清潔
農場每年會定期為羊駝進行「夏季剪毛」,不僅能避免過熱,也能讓牠們的毛更健康生長。環境方面則由專人每日清掃,防止潮濕與寄生蟲滋生。
4. 羊駝心理健康也要顧
富田特別設計「互動但有距離」的接觸模式,例如開放式走道與餵食圍欄,讓羊駝能自由走動卻不受驚嚇。也會安排牠們與同伴一起生活,避免孤單。
這些照顧細節不只是為了觀賞,而是為了讓動物本身保持健康、快樂,也讓遊客能看到「尊重生命」的農場經營模式。
桃園旅遊 |怎麼跟羊駝互動?五大親子行為指引
羊駝可愛,但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該怎麼接近牠。富田農場設計了一套「羊駝互動守則」,讓小朋友在安全與尊重的前提下,學會與動物相處:

1. 不從後方靠近牠
羊駝視野廣,但對後方靠近的動作仍會警戒。請從側面慢慢靠近,讓牠能看到你。
2. 手上有飼料才伸出手
農場販售專用飼料,小朋友可學習用手掌平放方式餵食,避免手指被誤咬。
3. 不大聲尖叫或追趕
羊駝怕突如其來的聲音與動作,請保持輕聲說話與慢動作,是訓練孩子「溫柔與觀察」的好時機。
4. 不拉扯牠的毛與耳朵
牠的毛看起來像布偶,但其實非常敏感,要教導孩子尊重動物身體自主權。
5. 餵食完記得洗手
這不只是衛生習慣,也是一種「與自然互動後要照顧自己」的學習過程。
這五個行為準則會在活動開始前由導覽老師講解,並透過圖片、小故事與任務卡幫助孩子記住。整個互動過程不只是餵食,還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