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田農場的 ESG 化旅程|從資源循環到低碳體驗

目錄

富田農場的 ESG 化旅程|資源循環體系

廚餘與農業廢棄物回收與堆肥化

  • 富田農場將場內廚餘、植物修剪枝葉、有機殘體進行分類回收,導入堆肥程序,成為農田回補肥料來源。
  • 在企業合作的 ESG  家庭日中,農場規劃「堆肥製作體驗」課程,讓參與者自己動手了解廚餘轉化過程。
  • 透過堆肥,減少外購化肥,促進土壤微生物健康、維持土壤肥力。
     

減塑與分類:遊客服務端的落實

  • 農場在販售、咖啡館與禮品部門,盡量使用可分解包材、重複使用容器。
  • 遊客服務區設置明確的垃圾分類桶 (一般、可回收、有機) 以提升遊客的環保意識。
  • 在農場的活動流程設計裡,也會刻意降低一次性耗材的使用。

水資源回收與灌溉管理

  • 在可能的區域,採雨水回收系統,將雨水收集至蓄水池,用於灌溉或洗滌用途。
  • 引入節水灌溉系統或滴灌設備,避免過度浪費水資源。
  • 配合種植期與作物需求調整灌溉頻率,以達到節水效果。

這些資源循環的措施,是 ESG 中「環境 (E)」最直接的落實方式,也為後續低碳體驗打底。
 

富田農場的 ESG 化旅程|農事管理與低碳栽培

有機或友善農法的選擇

  • 在香草栽培與農田管理上,富田農場傾向使用有機肥料、少化學農藥、採用病害自然防治方式。
  • 農作區可能輪作或間作設計,以防止土壤被單一作物耗盡養分。
  • 農場亦可能加入覆蓋作物 (Cover Crops)、綠肥或植生遮蔽,保持土壤結構與生態多樣性。

減少碳排放的耕作方式

  • 減少深耕或機械運土操作,以降低重型機具的碳排放與土壤翻攪對碳固存的破壞。
  • 優先使用電力或低油耗工具進行田間作業。
  • 規劃近田設施與倉儲,減少運輸里程與排碳量。

這些作法可以經由年度碳足跡估算來計算節省多少碳排放,也可作為 ESG 報告的環境績效指標之一。

富田農場的 ESG 化旅程|社會參與與品牌共創

ESG 家庭日與企業合作

  • 富田農場曾設計「ESG  家庭日」方案,提供企業員工及眷屬進行香草採收、堆肥體驗、低碳導覽等活動,以促進內部永續意識。
  • 在「5 個 ESG 大溪農旅企業方案」中,富田被列為可安排香草採收、動物餵食、碳足跡計算等體驗的農旅場域。
  • 這種合作能使企業在履行 CSR/ESG 時有具體場域支持,也為農場增加社會影響力。

在地合作與社區共創

  • 農場可與在地社區、學校或非營利機構合作,共同舉辦環境教育課程或生態工坊。
  • 藉由農場場域與資源,支持地方就業、青年投入、文化保存等社會面向。
  • 透過品牌共創(例如合作商品聯名、有機產品供應鏈共建)來結合社會與商業利益。

這樣的社會參與不但符合 ESG 的「社會 (S)」面向,也強化農場作為地方永續場域的角色。

 

富田農場的 ESG 化旅程,是從「場域自省」開始:從資源回收、農事管理,到訪客體驗與社會參與,每一步都力求讓農場與環境共好。透過這樣的轉型,農場不只是觀光休閒場所,更是環境教育基地與永續推手。

延伸閱讀